第九十七章临界(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伦敦盛夏,阳光明媚。
  LSE的课程安排接近尾声,夏季学期的论文提交已经完成大半。图书馆里仍有人来人往,但节奏不像考试周那样紧绷了。
  这学期偏重公司治理与资产结构。沉纪雯还报了两门地产金融方向的选修课,教授大部分来自实务界,常会提起当下市场的走向。
  她并不把这些当作任务式的功课完成。每次听到香港的个案提起,她都会格外认真,笔记多记两页。
  她一直留意香港的数据。
  这个时点,地价在低位横盘,资金信心仍然不足。很多旧地块乏人问津,新盘预售也不敢大张旗鼓。
  但她也看得出来,整体的大脚步其实已经回来了。动静很轻,但排得很深。
  这会儿她还剩最后一堂专业课的论文未交。
  论文写了快两周。数据池是她自己一点点扩出来的,每一次跑出来都要再推一遍,才敲定最适配的走向。
  在写到资金拆分时,她卡了一下。
  不是没思路。她前后跑过两组数据,本来打算用浮动利率做基底,但总觉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够扎实。
  她停下键盘,看了眼书桌对面。
  沉时安正低头看一沓传真,手边放着那支黑色钢笔,翻页安静,没发出声。
  她想了想,还是轻声开口:“你有时间吗?”
  他正看得专注,慢了一拍才抬头:“怎么?”
  “想听听你的意见。”
  她把电脑转了个向,用笔指着那一处:“如果是做实际操作,这块会有人全押浮动吗?还是通常会拆开锁掉一部分?”
  他放下手中的纸,仔细看了一分钟。
  “看对冲方式吧。一般这段做得多的人,不会全押浮动,都会把一部分拆出来对冲掉。”
  说着从抽屉抽了张白纸,拿起笔画了一个简单的资金拆分框架示意,转过去给她。
  “你看看。”
  她接过,放到桌上认真分析,没有急着再问。
  这个方案的确实用性强,参考价值很大。但是如果全用上,整篇论文结构得跟着变,尤其是后段有几组数据可能会被带歪。
  她抬头看他:“谢谢,帮了很大忙。”
  他“嗯”了一声,帮她把电脑扶回原位,拿起刚才看到一半的传真过了两行字,又低声开口:“能有用就好。”
  沉纪雯的注意力已经重新回到屏幕上。闻言弯了弯嘴角,随口道:“以后遇到难题还得问你。”
  却没注意到对面的人指尖在纸面上顿了顿,视线落在她身上,静静停了两秒,眼神比刚才更深了些。
  最后她的论文没照搬那个框架,而是在原来的结构旁边加了一条注释,把他给的对冲逻辑抽出来,改了风险预留的底线,把那一块设得更沉一些。
  但他随手写的那张纸,她一直夹在写论文用的文件夹里。后来干脆把内容整理好,收进了自己平时记录实务操作的笔记本中。
  论文最后在截止日前一周交了上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