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世人似乎更愿意称呼他为“扶不起的阿斗”。】
  【因为他不如父辈那边百折不挠,甚至不如儿子那般刚烈勇敢。】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投降。次年。刘禅带着活着的家人移居洛阳,司马昭册封他为安乐公。】
  【乐不思蜀就是刘禅在参加宴会时所说。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直接立住了刘禅没有人性,薄情寡义的人设。】
  【而相较于刘禅,他的太子刘璿救国无望,死于乱军之中。】
  【他的五儿子刘谌在朝堂上痛斥谯周等投降派,提出父子君臣死守成都,为江山社稷战死。遭到刘禅拒绝后在昭烈皇帝庙先杀妻子儿女,然后自尽。】
  【关羽、张飞、赵云、黄权等人的后代无不战死疆场。】
  【又有东吴孙皓,即便投降依旧嚣张不已,对司马炎叫嚣“我在吴国也给你留了个位置”。】
  【相比之下,刘禅真的没有可取之处。所以世人三次将刘禅的牌位丢出昭烈庙。直到如今,本应属于刘禅牌位的地方只有一截木头——朽木不可雕也。】
  【按照古人对身后事的重视程度来看,不让他进祠堂,应该是极大的惩罚了。】
  在殿门口老实听讲的刘禅再也忍不住,眼泪跟岷江水似的流个不停,“我好好听相父的话,相父都说我聪明,怎么就成了朽木,就连牌位也被丢出祠堂,没人供奉。”
  简直太欺负人了!
  不等亲爹开口,张飞抢先道:“殿下只是时运不济,后人哪知殿下的辛苦!”他还想继续说,被刘备的眼神止住了。
  刘备朝刘禅严厉道:“你好好听着,遇事就哭像什么样子!”
  【投降固然可耻,这一点怎么洗也没用,但刘禅绝不是庸弱无能之徒,也不是无情无义之辈。】
  【史学家陈寿写诸葛亮与刘备造就了“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这又何尝不是在说诸葛亮与刘禅呢。】
  【实际上,诸葛亮彻底发挥才能是在刘备托孤以后,他辅佐刘禅的时期。】
  【可与认为这个皇帝是刘禅,于是最大限度地成就了千古流芳的武侯。】
  【刘禅生于战乱之中,直到刘备病逝白帝城,这个时间段刘备外出作战,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后方由诸葛亮操持,刘禅自然也是诸葛亮带大的。】
  【从刘备的遗言可以看出,诸葛亮还是刘禅的老师,刘禅读的典籍都是诸葛亮写好注释后的解析版。】
  【诸葛亮的青年时期除了操持朝政就是带刘禅。】
  【如果一个家庭里子女多,父母通常都会更疼爱自己付出心血多的那个孩子。诸葛亮对诸葛瞻和刘禅就是如此。】
  【诸葛瞻作为诸葛亮四十多岁才生的独子,这个时期的诸葛亮为了北伐殚精竭虑,根本没时间照顾儿子。】
  【他写给儿子的《诫子书》86个字,写给刘禅的《出师表》624个字,《后出师表》925个字。】
  【如果诸葛亮姓刘,刘禅那句“政则葛氏,祭则寡人”很可能会变成“政、祭都由相父”。】
  【相较于真父亲,刘禅对相父的依赖更强烈。史书上没有记载刘备去世时刘禅的反应,却记下了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的举动。】
  【他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因为在刘禅心里,没有人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也就没人有资格当丞相。】
  【在诸葛亮的葬礼上,刘禅还在穿着白衣举行哀悼仪式,李邈上疏说“诸葛亮生前大权在握,穷兵黩武,架空皇帝,完全不把你放在眼里,这种人就不应该驻守边疆!现在诸葛亮死了,恭喜陛下,现在国家可以稳固,边疆可以安定,百姓都在庆祝”。】
  【这话给刘禅气得,当天下狱,第二天就砍了。】
  【史书记载刘禅的反应是“后主怒”,这话放在其他皇帝身上或许很平常,但是放在刘禅身上就很能说明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