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接近试探(2 / 3)
提到面,临久的眼睛就亮了,脱口说道:“人民广场还有家做乌冬面的,也可以去尝尝,面很劲道。”
隔着汤面上氤氲的腾腾热气,临久闪闪发亮的眼睛依然让钟寄云觉得十分熟悉,她大口大口吃着面,强迫自己的思路转回到正题。
“小时候有没有碰到类似的事情?”钟寄云佯装随口地问道。古人说:食不言,寝不语。这规矩在现代没有那么大的约束力,吃饭的时候问相对敏感的问题,也不会让被询问对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有过几次吧……”临久咽下口中的食物,慢吞吞地说,“我一直没跟别人讲过。”
“说说看。”
大概是很少有人关心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比起之前,小姑娘放开许多。
“印象里最早一次是我在奶奶家上初中的时候。”临久放慢进食速度,“有天晚上梦到有人在隔壁村村头的桥下埋了个人,梦里的场景太清晰,把我吓醒了。”
“后来应验了?”
钟寄云猜到了结果。
“梦是冬天做的,天那么冷还出一身汗,第二天就发烧了。奶奶说我刚搬家,水土不服做噩梦,不要往心里去。”临久继续说,“然后就到了夏天,降水少天又热,河干了。”她没再说下去,那样的场面对刚上初中的小孩来说太恐怖了。
钟寄云从身后的冰箱里拿出两听雪碧,打开一听放到临久面前,算作安慰。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已消失大半,更多的是对她的好奇。钟寄云说不清楚自己现在的心态是在听灵异故事多一点,还是采访多一点,唯一能确定的是,她还需要听更多类似的故事,或者说,经历。
“还有次跟我自己有关。”临久双手捧着铝罐,眼神飘忽,“高考前一个月吧,我骑单车去老师家补课……”
从临久笼统的描述中,钟寄云拼凑出当时的场景:
五月中旬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正午的太阳当头高悬,散发着炽热的温度。午休的时间段再加上这样的天气,小城的马路上并没有什么行人车辆,偶尔见路边人行道的梧桐树下坐着一两个卖水果的老人。
临久沿着路沿石骑行在两米多宽的非机动车道上,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在还有两个路口就到补习班时,临久加快速度在红绿灯还有3秒的时候冲过斑马线。往常她是不会这么冒险抢信号灯的,但天太热了,她急于冲向梧桐树下避暑。笼罩在树荫下,临久抹了一把汗,放缓速度,这时候她看到对面一个人从沿街商铺骑单车出来。
对方虽然是逆行,但车道足够宽,而且离她还有一段距离,临久却不知为何烦躁起来。她又往前骑行了十米不到的距离,从隔离带之间的缺口冲上机动车道,逆行的人与她擦肩而过,骑进树荫。
临久在机动车道上没骑出去多远,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刺耳的摩擦声眨眼间来到她身旁。
一辆东风雪铁龙从十字路口右转上非机动车道,刚好撞到那个逆行的人。因为车速太快,雪铁龙旋转着拖着那辆逆行的自行车连人带车又冲出去十多米,直到撞上隔离绿化带才停下来。
车停下的地方,正好与临久平行。那现场实在太惨烈,太阳明明仍高悬在头顶,临久却像堕入三九天的冰窟,甚至不敢报警,匆匆离去。
“你的意思是,如果当时不是因为逆行的人,你就不会从非机动车道转向机动车道,那辆车撞到的就是你?”
临久眉头紧锁,喉咙有些沙哑:“我事后模拟过很多次轨迹,是这样的,没错。”她的表情很冷漠,仿佛在责怪自己,“后来事故报告出来了,司机是醉酒驾驶。这不是我的错,但我总觉得如果我不在场,就不会发生那种事。”
“你有没有想过……”钟寄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但她随即摇摇头,打消这不着边际的猜测,“这确实不是你的错。”
按小姑娘的说法,首先,骑车的人逆行;其次,轿车右转的速度太快,并且违规驶入非机动车道。她的过错仅仅是骑单车上机动车道,但这与车祸没有任何关系。
钟寄云冒出的想法是:如果当时在场的人不是她,可能两个骑车的人都会被撞。
临久低下头吃面,没有再说话。
一时间,钟寄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想了想,又问:“你有信仰吗?”
“没有。”临久果断地否认道。
“这要发生在我一外国朋友身上,她肯定要虔诚祈祷,感谢上帝保佑。”钟寄云半是安慰地笑着说,“要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就去庙里烧香拜菩萨。”
临久神色黯然地说道:“因为类似的经历发生过好几次,我高中开始看《圣经》,后来又看《华严经》、《金刚经》之类的佛经,没什么感觉。不过受奶奶的影响,我蛮喜欢《聊斋志异》和《子不语》这样的鬼怪故事。” ↑返回顶部↑
隔着汤面上氤氲的腾腾热气,临久闪闪发亮的眼睛依然让钟寄云觉得十分熟悉,她大口大口吃着面,强迫自己的思路转回到正题。
“小时候有没有碰到类似的事情?”钟寄云佯装随口地问道。古人说:食不言,寝不语。这规矩在现代没有那么大的约束力,吃饭的时候问相对敏感的问题,也不会让被询问对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有过几次吧……”临久咽下口中的食物,慢吞吞地说,“我一直没跟别人讲过。”
“说说看。”
大概是很少有人关心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比起之前,小姑娘放开许多。
“印象里最早一次是我在奶奶家上初中的时候。”临久放慢进食速度,“有天晚上梦到有人在隔壁村村头的桥下埋了个人,梦里的场景太清晰,把我吓醒了。”
“后来应验了?”
钟寄云猜到了结果。
“梦是冬天做的,天那么冷还出一身汗,第二天就发烧了。奶奶说我刚搬家,水土不服做噩梦,不要往心里去。”临久继续说,“然后就到了夏天,降水少天又热,河干了。”她没再说下去,那样的场面对刚上初中的小孩来说太恐怖了。
钟寄云从身后的冰箱里拿出两听雪碧,打开一听放到临久面前,算作安慰。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已消失大半,更多的是对她的好奇。钟寄云说不清楚自己现在的心态是在听灵异故事多一点,还是采访多一点,唯一能确定的是,她还需要听更多类似的故事,或者说,经历。
“还有次跟我自己有关。”临久双手捧着铝罐,眼神飘忽,“高考前一个月吧,我骑单车去老师家补课……”
从临久笼统的描述中,钟寄云拼凑出当时的场景:
五月中旬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正午的太阳当头高悬,散发着炽热的温度。午休的时间段再加上这样的天气,小城的马路上并没有什么行人车辆,偶尔见路边人行道的梧桐树下坐着一两个卖水果的老人。
临久沿着路沿石骑行在两米多宽的非机动车道上,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在还有两个路口就到补习班时,临久加快速度在红绿灯还有3秒的时候冲过斑马线。往常她是不会这么冒险抢信号灯的,但天太热了,她急于冲向梧桐树下避暑。笼罩在树荫下,临久抹了一把汗,放缓速度,这时候她看到对面一个人从沿街商铺骑单车出来。
对方虽然是逆行,但车道足够宽,而且离她还有一段距离,临久却不知为何烦躁起来。她又往前骑行了十米不到的距离,从隔离带之间的缺口冲上机动车道,逆行的人与她擦肩而过,骑进树荫。
临久在机动车道上没骑出去多远,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刺耳的摩擦声眨眼间来到她身旁。
一辆东风雪铁龙从十字路口右转上非机动车道,刚好撞到那个逆行的人。因为车速太快,雪铁龙旋转着拖着那辆逆行的自行车连人带车又冲出去十多米,直到撞上隔离绿化带才停下来。
车停下的地方,正好与临久平行。那现场实在太惨烈,太阳明明仍高悬在头顶,临久却像堕入三九天的冰窟,甚至不敢报警,匆匆离去。
“你的意思是,如果当时不是因为逆行的人,你就不会从非机动车道转向机动车道,那辆车撞到的就是你?”
临久眉头紧锁,喉咙有些沙哑:“我事后模拟过很多次轨迹,是这样的,没错。”她的表情很冷漠,仿佛在责怪自己,“后来事故报告出来了,司机是醉酒驾驶。这不是我的错,但我总觉得如果我不在场,就不会发生那种事。”
“你有没有想过……”钟寄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但她随即摇摇头,打消这不着边际的猜测,“这确实不是你的错。”
按小姑娘的说法,首先,骑车的人逆行;其次,轿车右转的速度太快,并且违规驶入非机动车道。她的过错仅仅是骑单车上机动车道,但这与车祸没有任何关系。
钟寄云冒出的想法是:如果当时在场的人不是她,可能两个骑车的人都会被撞。
临久低下头吃面,没有再说话。
一时间,钟寄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想了想,又问:“你有信仰吗?”
“没有。”临久果断地否认道。
“这要发生在我一外国朋友身上,她肯定要虔诚祈祷,感谢上帝保佑。”钟寄云半是安慰地笑着说,“要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就去庙里烧香拜菩萨。”
临久神色黯然地说道:“因为类似的经历发生过好几次,我高中开始看《圣经》,后来又看《华严经》、《金刚经》之类的佛经,没什么感觉。不过受奶奶的影响,我蛮喜欢《聊斋志异》和《子不语》这样的鬼怪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