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时候就可以或者任命新的诸侯王,或者改成郡县,增加中央朝廷直属的土地。
  没有王侯爵位的皇族天然就是皇帝的基本盘,因为每年大汉皇帝都会从这些人之中简拔任用一部分。
  配合上世镇列侯以及治理民生的郡守县令,取得的效果一向很好。
  刘询沉思了几秒,然后缓缓道:“的确是应该封两个王过去,但是不够,还要简拔世镇列侯,朕打算将一个西域小国的国主册封为世镇列侯。
  子孟,朕记得追随武襄侯出征的众西域贵族中,有一个西域国主,功劳比较大,是神庙军的统领之一,就将他册封为列侯。
  就叫他承恩侯吧。
  让他年幼的子嗣到长安来学习我汉家经典,日后回去继承列侯的位置,作为大汉对西域诸夷的表率之一。
  只要为大汉立下功勋,大汉可以为他们赐下爵位。”
  这次霍光是真的有些震惊,大汉倒不是没有为异族封过爵位,毕竟当初打匈奴收编了那么多的异族,连王爵都有册封。
  而且为异族封爵的制度由来已久,从邦周时期就有这样的传统。
  所谓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武力恫吓完了,还是要收编的,除了刘旦是真的一根筋打杀之外,其他皇帝都善于收编异族,为己所用。
  但是世镇列侯这可是第一次!
  世镇列侯倒不是一个爵位的名称,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官方的称谓。
  一般来说指那些手中有皇帝的金令,拥有战时郡中指挥权的列侯家族,同一个县中可能会有两家列侯,一家有金令,一家没有,有金令的权力很大,没有金令的就是纯粹的富贵而已,这就是区别。
  靖难诸侯基本上都是世镇列侯,尤其是兰陵萧、淮阴韩、新郑张、即墨吕、安阳韩、英侯洛这六大家族,百年不挪窝,世镇太行山以东及江淮南北,是朝廷的基石。
  靖难就是这六大家族发动,其他世镇列侯才敢跟随,因为这六大家族在大汉朝是有免死金牌的。
  霍光颇为惊讶的问道:“陛下,真的为西域人同时赐下金册、金诏、金令吗?这可是国朝头一遭啊。”
  刘询微微笑道:“圣王就是要为人所不能,循规蹈矩的去做,又怎么能超越前人呢?
  将乌孙王国三分之后,在西域就有四个刘氏诸侯王,至于要四个镇守列侯才够。
  但是西域毕竟是外域,贸然从中原调人过去,会引起西域的反弹,而且武襄侯临终遗言,希望朕能够正常赏赐西域诸军。他亲手斩灭匈奴单于,西域诸军四万大军伤亡过半才得来的战果,朕不能寒了这群功臣的心。
  世镇列侯必须要从本地人中任命,一个西域土王担任世镇列侯,以及本就存在的无双侯,再从此次参与突袭匈奴王庭的汉军中选择功劳大的一个册封列侯,镇在大宛东国中。
  最后一个镇守列侯的位置,则先空置吧,等到人口再多一些再任命。”
  有郡必有侯,有王必有侯,这是大汉的政治铁律,每一个郡的建立,每一个诸侯王的任命,都会同时牵扯到至少一个列侯的位置。
  霍光没有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他听到了刘询所说的一些关键信息,“会引起西域的反弹”、“正常赏赐西域”、“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这些无意中说出的话,证明皇帝虽然在着手削弱大都护这个职位的权力,但却并没有准备卸磨杀驴的准备。
  正相反,他削减大都护军政一把的权力,将这些权力打散到镇守列侯和诸王以及朝廷官吏的手中,西域失去了一个毋庸置疑的主宰,但是西域整体汉人的势力是在增长的。
  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匈奴被打趴下了,西域失去了最大的外部威胁,军事上的高度凝结已经不是处理西域问题的第一选择。
  如果想要抵御匈奴,还是要实行之前高度军政一体的政体。
  “大都护的人选,朕准备把安阳侯派过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