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青闻言击掌而笑道:“史家著史,最怕一个怯字,这不敢落笔,那不敢尽写,与其如此,不如不做史家,去宫中做个无卵的宦官便是了。
  您有这样的胆气,想必会作出一部旷古绝伦的史书了。
  事不宜迟。
  太史令这便随青到昭城去吧,人生苦短啊。”
  司马迁的年纪确实不算是小了,这部史书的编纂甚至要数年计,毕竟每一个字都要一笔笔写下,这还是有纸的缘故,若是竹简,想要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需要的时间更长。
  司马迁闻言立刻说道:“明日迁便向皇帝请辞,这太史令之职便交予我的儿子吧。”
  史官自古以来都是父子相袭,史书的纂写同样如此,一人完不成,就由子嗣、兄弟甚至姐妹补全,这便是史官家族。
  翌日。
  长乐宫殿中,刘询颇为震惊的望着眼前的辞呈,他甚至有些难以相信这是太史令的辞呈。
  怎么还有史官请辞的?
  刘询疑惑地问道:“令史,这是何意啊?”
  司马迁便昂首道:“陛下,臣要到昭城去著史,写上古之时,写三代之治,写秦朝的暴虐,写我大汉的昌盛和衰微。
  臣要一直写到您的治世,和这样的功业相比较起来,太史令这样仅仅需要秉笔直书的官位就不太重要了。”
  仅仅需要秉笔直书,司马迁认为简简单单的事情,却是多少史官不敢做的!
  司马迁的声音回荡在殿中,刘询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写过去的历史倒是小事,但是如果他刚刚没听错的话,司马迁还要写当代史?
  写自己这个正坐在皇位上的皇帝?
  “太史令,你要写朕?”
  “正是!”
  “你要怎么写?”
  “臣说了,不过是秉笔直书,有功有过,皆在其上。”
  刘询笑了,佯装怒声道:“皇帝至高无上,天下人甚至要避讳皇帝的名字,你如何敢指摘君父的过错呢?”
  司马迁深深躬身作揖,然后昂扬朗声道:“臣不会指摘陛下的过错,但臣手中之笔,笔下青史,乃是素王上皇所传。
  只要有一颗公心,这世间无不可写之人,无不可写之事。
  陛下是明君臣这样说,纵然是戾帝刘旦坐在臣的当面,臣依旧敢如此说。”
  这是何等的胆量啊!
  一个纯粹的文人却比无数战场厮杀的将军还有豪勇之气!
  刘询收起怒容,然后哈哈大笑道:“朕无惧,青史之上,朕一定是圣王之下,第一流的君王。
  朕允了。
  太史令可尽去昭城,定要将我大汉之风流昌盛流传于昭昭史册。”
  司马迁缓缓躬身退出宫殿,走出殿外,阳光照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直到这一刻,司马迁才突然感受到了一股压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