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入儒门之中,通读经书,找到儒家因何而兴盛,改造法家,这是我所立下的大愿!
  这是老师临终前,当着那些抓走他的士卒的面,交待我的,既是师命,又是我的大愿,这或许就是我的命运吧。”
  说着取出了一份浸着鲜血的衣裳碎片,众人皆瞠目结舌,为刘向的想法而震惊,为首男子沉默良久说道:“那你往后,是儒门弟子,还是法家弟子呢?
  我们还是师兄弟吗?”
  刘向沉声道:“儒门荀子教出了韩非子这样的法家先贤,教出了李斯这样的法家能吏,儒法之间的界限又哪里有那么远呢?
  若是有朝一日,我能悟通儒法之间的界限,名列诸子圣殿之日,横跨儒法,那就是吾。”
  说完便直接向着门外走去,走到门槛之外,再次跪下,三叩首,起身,离去,再不回头。
  ——————
  自古非常之时有非常之言,余观商落周兴,天下惶惶,阴阳失序,素王乃出,制周礼,定封建,舍殷商之鬼祭,立天子之礼乐。
  周兴三百载,文华不显,及至乱世,诸侯相攻,刀枪凛冽,苍生大地无不泣血哀之,人间圣人辈出,洛圣辩善恶,作《春秋》,老子曰道,孔子曰仁,墨子曰兼爱,杨子曰全性,管子曰一人,孟子曰义,又有荀子曰圣王人道,何以世乱而文兴,奇也!
  七百载,秦一统,尊法术,抑百家,文华零落,至秦亡,洛氏出,诸家再兴,百家兴衰,犹如草木枯荣。
  元正之末,百家激烈,强则强,弱则亡,各兼子弟,近乎复前秦之相,戾帝末世,有秦末之祸矣!——《史记·建汉以来百家兴衰年表》
  第454章 重罪令
  解决问题很难,但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很简单,刘旦杀了一通之后,来自民间的反对声音顿时消失了。
  至于朝堂之上,刘旦堪称稳如泰山,毕竟收刮天下,以供军需,这样的皇帝,军队是绝对拥护的,刘旦修建宫殿,但是军需并没有停下,是多加了一层税而已。
  ……
  炽热的太阳将无限的光和热挥洒在地上,天空之中没有一片云彩,空气之中没有一丝水气,地面之上没有一点绿色。
  无数饥饿的人,衣衫褴褛的人在干涸的土地上缓缓行走,毒辣的太阳之下就仿佛是行尸走肉一般。
  然后是无数道声音在脑海之中响起:“活不下去了,为什么不造反?
  做流民是死,造反也是死,杀死那些只会盘剥的贪官污吏!
  府库之中有无数的粮食,郡县之中有无数的兵器。
  不想让我们活的人,那就全都不要活!
  高皇帝反抗暴秦,现在我们反抗暴政,谁能说不对?
  起来,动起来!”
  为什么不造反?
  杀死那些盘剥的贪官污吏!
  这不是一个人在鼓动,而是存在无数人心中的念想,这些在太阳之下缓缓行走的人,大部分人手上都沾着血。
  一个人站在高处,大声呼喝着,无数的流民聚集在一起,有了队伍,队伍一大,就有了管理人的人,然后管理人的人越来越多,就有了管理的层级,上下阶层就在这其中分开,一支义军就这样诞生了。
  泰山郡!
  曾经这里是吕氏的聚集地之一,后来除了主支,全部被迁徙走了,泰山郡中的侯国或者除国,或者迁徙,彻底化为了朝廷掌握的郡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