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昭城诸子圣殿的存在,就是因为洛氏的存在。
  诸子圣殿可不仅仅是一些放置了石像的大殿,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场所,任何一个学派的真传,都要到诸子圣殿的祖师像下祭拜,才算是真正的入门,然后洛氏就会将这个学子的名字记录在案,然后按照拜师的支系完整记录,存档两份,一份交由前来祭拜的人,一份则在昭城保管。
  这是洛氏文化霸权的一部分,洛氏以自己千年的信用,以无数的典籍作为担保,来为诸子百家保存传承,用后世的话来说,可以称之为“文化银行”。
  任何一位百家高士都能够在圣殿之中找到他的位置,即便是那些野生的,天赋异禀的高士,同样会很快就被吸纳到这个体系之中,成为某一支系的高士之一。
  至于那些不愿意进入支系的,要么就直接被打压,要么会直接和洛氏搭上线,然后成为新的支系开创人。
  春秋儒的几个支系,就是互相之间不服,于是分裂出来的,洛景现在有理由怀疑,这位董仲舒也是这种情况。
  贾谊就是有谱系的孟儒弟子,所以他很清楚这一点,这才来寻找洛景希望能够查出来。
  不过一看洛景的态度,贾谊就知道董仲舒大概是野路子出身了,于是当即说道:“儒门弟子来到长安,不来拜访君侯,就直接参与政事,甚至面见皇帝,实在是不懂事。
  而且还直接以素王为号来宣传自己的理论,这一看就是挨打挨的不够,才让他这么猖狂。
  在宫中之时因为陛下在上首,所以谊没有发作,等到底细查出来,应当使诸家好好与他交谈一番。”
  董仲舒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贾谊刚刚还在宫中和他谈笑风生,结果出宫之后,直接就找到洛景来探查他的底细。而且还准备直接对他进行正义的群殴,让他明白有些话不能乱说,有些事不能乱做。
  洛景笑笑没说话,一切还没有定论,他作为洛氏在京驻守,不适合发表意见,而且他倒是对另外一件事很感兴趣。
  于是问道:“丞相,您刚才说陛下有意对匈奴用兵?”
  贾谊有些没想到洛景会问这件事,便顿声道:“是的,这位陛下和先帝是完全不同的人,对于开疆拓土有些异常的痴迷,在继位的这段时间之内,已经旁敲侧击的问过谊数次,想要试探谊的意思,若是谊不同意,恐怕这位陛下就要找机会罢免谊的丞相之位了。”
  贾谊还有些话没说,刘彻上位之后,宫中的用度耗费相比刘恒时期提高了十倍不止,这和刘恒那种典籍中古圣王的做派完全不同,让他有些感觉不习惯,不过大汉富裕繁华,皇帝的这一点花销不算什么大问题,他也就没说什么。
  若是贾谊知道现在的刘彻已经是因为世界的改变而大大收敛,真实历史上的刘彻比这个还要再能花销十倍,恐怕直接就要气的跳脚了。
  洛景当然知道刘彻想要开疆拓土,毕竟刘彻就是用这个理由说服洛景帮他的,洛氏的一个准则就是用诸夏的剑为诸夏的犁开拓土地,同样对开疆扩土有种痴迷,完全不能拒绝。
  始皇帝那样站立在洛氏对立面的皇帝,因为开疆扩土有功劳,洛氏照样愿意给予他一个非常正面的评价,而不是按照成王败寇的原则去污蔑他的功劳,贬低他的功绩。
  洛景沉吟道:“开疆拓土不是坏事,陛下想要去做,丞相您就好好协助陛下做好,陛下还年轻,您的年纪很大了,以后总归是陛下的天下。”
  贾谊闻言一凛,心知这是洛景在提点自己了,于是说道:“谊明白,在宫中之时已经表达了对陛下的支持。
  其实若是征伐西南夷或者山越,谊并不担心,纵然如同秦王朝时那样大败,也不影响大局,因为西南夷和山越只能在山中和我大汉游击而已,不可能杀到长安来动摇大汉的社稷根本。
  但是征讨匈奴,不是易事,谊总是担心会有什么意外,若是大败,攻守易形,匈奴甚至能从那几条通道直接冲到长安之外,那对国家造成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谊宁愿得罪陛下,甚至坐死,也不愿意大汉的社稷出现什么意外,辜负孝文皇帝的嘱托。”
  关中乃是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但那只是对于中原而言的,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通往长安的道路是有许多条的,而且居高临下,一旦北方的边关不能防御,铁蹄轻而易举就能撕碎一切的防线出现在大汉的中心。
  贾谊毕竟是不懂军事的纯文臣,所以自然会忧虑这一点。
  洛景闻言笑道:“丞相您实在是杞人忧天了,除非素王降世,否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事,就没有一方一直胜利的。
  大汉的失败是迟早会遇到的,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瞻前顾后,从高皇后开始,大汉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即便是失败,那也要拖死外敌,长安的府库之中有多少粮食和甲胄您是清楚的,大汉朝这些年在仅有的土地上喂养了多少马匹您也是知道的。
  纵然失败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大汉都能拖得起,匈奴人的确是强悍,甚至在历次的冲突之中都能够和汉军达成一比一的伤亡,甚至有时候汉军的伤亡还会超过匈奴人,但这又如何呢?
  大汉是千万人口的大国,而匈奴只不过是百万人口,耗也耗死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