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酷吏政治表面看起来可以快速拔除一些有害的豪强,但是实际上造成的后果,却是贻害无穷,会让整个国家的政治形势、底线都彻底恶化,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就千难万难。”
  酷吏政治清理豪强快不快?
  快!
  这是有目共睹的,只要皇帝支持,杀那些豪强就像是杀猪一样,轻而易举,杀光豪强,然后将土地和财富一分,郡县就大治了。
  听起来实在是很美好。
  然后呢?
  新的豪强诞生,而且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变得更强,再杀一次,永永远远都陷入到这个轮回之中。
  现在的刘恒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来做这些事情,若是下一个皇帝的威望不够杀不了那些豪强呢?
  那个时候地方上全都是生来就敌视朝廷的人!
  刘恒只要想想,就感觉那种场面太过可怕了,这也是他改变强制陵邑的一大原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那些盘外招,对政治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至于豪强本就坐法,所以清理他们理所应当,这句话听听就好。
  若是真能做到按照律法办事,洛氏对法家的态度或许会改变许多。
  但事实是什么样子,坐法不坐法皇帝说了算,坐法之后怎么处理皇帝说了算。
  真实的历史上,霍去病杀死李敢,按照之前那些判例,这怎么都该是死罪了,但是汉武帝根本没当一回事。
  就连汉武帝这样能够在历史上坐五望一的雄主,对待律法都尚且如此,其余的君主会是什么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个君主专制的时代,谈论法治就像是告诫狼不要吃羊一般,可笑不足以形容,只能用荒谬来形容。
  洛氏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顺应形势,人治为主,法治为辅,洛氏至少对自己的品德还是有自信的。
  在国家上,洛氏希冀通过一种平衡道德和法治的关系,形成一种“应该如何做”的形式,有些像是“习惯法”,来因地制宜的根据现实情况去确定如何做,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坐法诛杀。
  刘恒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所以他亲政以来,即便是流放了那么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怨恨他,甚至就连那些被流放的官员,都痛哭流涕的认为是自己错了,认为刘恒已经给了他们最高的恩典。
  更不要说其他的官员,没有物伤其类,没有兔死狐悲,反而是暗地里告诫自己,不要触及到皇帝陛下的底线。
  刘恒从这样的行事方式之中得到了太多的好处,他是最不喜欢正面真刀真枪对着干的。
  “清理这些人怎么能用坐法的理由呢?
  除了洛氏之外,这天下有不坐法的官吏吗?
  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胶东国,传朕的命令,停止抄家,真是给朕找事情。”
  刘恒很快就做出了决断,先要给其他朝廷官吏打个样,告诉他们不能用单纯的坐法理由来清丈土地。
  即便是要杀了这些人,也要让天下人知道,杀你们是因为和大势违抗,朝廷早就知道你们的事,但是一直以来都给你们机会,是你们自己不要,甚至还蹬鼻子上脸,皇帝陛下是迫于无奈才杀你们的。
  刘恒的命令很快就随着信使传向了山东,那些正悲愤莫名的豪强,面对刘恒的安抚,渐渐平静下来,那些跃跃欲试的官吏们见状克制住了大开杀戒的心思。
  开始按照正常的流程缓缓推进土地的清查,经历了这件事,之前很多死活要阻拦的人,反而稍微配合了一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