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乃至于关中!
  乃至于天下!
  一道诏令从禁中发出,久久坐在长安城的洛新向着整个天下再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淮南薨,遣子入朝,陛见帝廷,新望之,欣然,谓左右曰:“此宗家俊彦,可为藩篱,吾当用之。”
  又闻淮南有孝顺事,问之,衡山曰:“臣父慈爱甚也,薨时尤念小人生计,臣听之,念之,侍之,不足称孝,不足道哉。”
  新曰:“圣朝以孝治天下,宗家之内有此彰显,吾掌大政,不赏不足以定人心!”——《汉书·东阿侯世家》
  第322章 惊
  “禀仁宗孝惠皇帝遗诏,代皇行事,摄政大丞相诏:
  淮南王薨逝,乃宗家之大不幸,帝甚痛惜。
  吾召见淮南王诸子,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流落山东,不能为朝廷所用。
  淮南王临终之前所悲叹的,就是庶子不能得到朝廷的恩典,没有安身立命之地。
  朝廷忧,淮南王亦忧。
  吾思及民间百姓家有余财,纵然所分不同,但依旧是各有所得,又思及太子虽然承袭皇位,但诸皇子都能封王。
  由此观之,无论上下,贵贱,贫富,父母之爱子,皆是如此。
  淮南王这样的宗家长辈,让他带着遗憾而薨逝,不是孝顺子嗣应当做的。
  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却不去弥补,是有错误的。
  吾不禁要问,身为大汉最尊贵的诸侯王,上不与皇室同行,下不如百姓仁孝,这难道是应该的吗?
  兄长贵为大王,锦衣玉食,出入成行,诸兄弟却卑微寒酸,如此这般,兄友弟恭难道不是笑话一般吗?
  人生在世上,德行在先,才能在后,宗家乃是国之柱石,若是德行不堪,难道不是国家的灾难吗?
  吾受孝惠皇帝遗诏摄天下事,实在是忧虑啊。
  吾深思,昔年齐王吕城自降为公,高皇帝以齐地郡县,大封吕氏十三彻侯,直到如今,吕氏诸彻侯亲如一家,未生龃龉。
  这是宗家应当学习效仿的典范啊。
  以朝廷的名义,将淮南国平分给淮南王诸子,或许才能使淮南王遗愿达成,他才能含笑九泉。
  唯有如此,才能彰显朝廷的恩典,不偏不私,才能使诸侯王国族中和睦,才能使宗家俊彦报效朝廷。
  着文:
  晓谕天下。
  淮南王太子承袭淮南王爵位,国九江郡,淮南王三子为衡山王、庐江王、豫章王,王国规制、王国臣子、王国礼乐,都如同原先一般。
  四子各就其国,各安其位,衡山王、庐江王、豫章王,新做国主,此为朝廷莫大恩典,务必要尽心为天子守土,为天下治民。
  九江故郡,汉人稀少,土民众多,诸王要深耕之,勤勉用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