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他的彻侯等众建诸侯、消弭了诸侯王反抗力量之后,就该彻底让他们回到各自封地了。
  “不知道我还能活多少年?”
  这世上有多少未竟的大业是因为英主的突然死亡而大转向,甚至成就了另一个人的声名。
  实在是太多了!
  洛新感觉自己身体还不错,但病来如山倒,谁能说得准呢?
  ————
  在我们这个祖先崇拜深入骨髓的国度之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宗族中人与人的关系都是重中之重,这种联系甚至就连工业文明都不能彻底打散。
  如果让笔者来形容这种关系,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依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在圆心周围分享着权力和财富。
  古代的一切,不论是一个小小的家庭,还是王朝的政权,都基于这个圆圈在运转,如此的清晰分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自己该要付出什么,又该得到什么。
  大部分人在这个体系之中都是处于依附者的地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对这种制度的最好描述。
  在现代工业文明面前,这种分配制度很大程度上被打散了,这种现象不能说利弊,这只能说明古代王朝与现代国家的生存土壤出现了质的变化。——《古代王朝制度运行分析》
  第320章 裂国:前奏曲
  “咚咚咚!”
  震天动地的马蹄声,踏着大地都仿佛在微微颤抖,滚滚烟尘之中,一队骑士策马狂奔,身着皮甲,马身侧边挂着刀枪和弓弩,一看就是朝廷的兵马。
  这一行骑士径直进了长安城,然后直奔宗正府,为首的骑士跳下马来,大声道:“我等从淮南国而来,大王薨逝,我等奉王后之命前来长安报丧。”
  侍卫闻言一惊,连忙跑进去汇报,一行人得到允许走进宗正府,宗正刘成匆匆走到院中,甚至等不及信使说话就直接急切问道:“淮南王当真薨逝?”
  实在是不怪刘成如此急切,要知道这位淮南王,大概是当今刘氏皇族之中最年长的一个人,当年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之后,将淮南国封给了自己的兄长。
  结果这位是真的能活,竟然熬死了刘邦、吕雉、刘盈,刘邦其他的兄弟早就都薨逝了,各个诸侯国都是二代,甚至三代诸侯,只有淮南国还是一代。
  当年英布依仗淮南国反叛,虽然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但依旧可以看出淮南国的实力之雄厚。
  刘成能在吕雉和洛新这种强人的手下担任宗正这种关键的九卿,他的立场可想而知。
  实际上刘成正是吕雉和洛新在刘氏宗族中的心腹,现在是皇帝刘恒的铁杆。
  他早就对诸侯王强大的实力感到忧心,现在听到大河以南诸王的主心骨淮南王薨逝,简直想要大笑出声了。
  若是淮南王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侄子这么迫不及待的看到自己死,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这些骑士自然不知道刘成心中所想,作出泣泪状,悲痛道:“禀告宗正,大王确实薨逝,去面见高皇帝了,我等先行前来长安报丧,淮南国使团随后便到。”
  刘成强行作出悲痛状道:“诸位先行歇息,待吾禀报陛下之后,再商议淮南王的后事。”
  一位诸侯王去世,朝廷需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比如谥号的商定,比如礼器的准备,再比如诸侯国事务的安排,后续诸侯的继位。
  即便是在邦周那种完全体的分封制度下,诸侯国几乎完全独立于周天子,但是新诸侯继位依旧需要周天子的册封。
  这就叫做受命于王!
  到了汉朝这个规矩自然不会变,若是皇帝强硬的不让淮南王世子继位,那就会僵持下来。
  刘成安顿了从淮南国而来的一行人,满脸喜色的往皇宫狂奔而去,他在大汉朝称得上是位高权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