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王的重要性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刘如意他把握不住,待在那个位置上,只能是一块待宰的肥肉。
  刘邦喟然叹道:“子玉,朕拥有四海,但是想要封给自己儿子一块富裕的封地都做不到,这是很失败的。”
  洛亦这次反而拱了拱手道:“臣认为这正是陛下的英明之处,您不是不能封皇子为赵王,但是您具有长远的眼光,所以不那么做而已。”
  刘邦稍微释怀了一点,又问道:“若是封为韩王呢?”
  洛亦沉吟思索了一下,韩国不强,从立国开始就一直都是边缘性的诸侯国,现在封给刘如意,也不会引起皇后过高的警惕,他再次思索了一遍有关于韩国的得失,确认韩王对长安没有威胁,这才点点头道:“韩王可以。”
  刘邦又说到:“子玉,我想让你担任韩国相。”
  洛亦早就料到了这件事,刘邦不是为了真的让洛亦辅佐刘如意,而是想要让洛亦保住刘如意的命,刘邦身边众人之中,有能力又愿意做这件事儿的人并不多。
  尤其是因为洛新的关系,吕雉对待洛亦还是很亲善的,如果洛亦做了韩国相,吕雉大概率不会对失去威胁的刘如意动手。
  君臣二人没再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丝毫波折的得到了洛亦的同意,刘邦一下子干劲十足起来。
  纵观刘邦平定异姓王的过程,速度都极快,尤其是当初平定燕王,仅仅三个月就拿下了燕国全境。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因为燕王本就不是雄主,又不擅长军事,所以速败很正常。
  淮南王英布不一样,不论是灭秦,还是大战项羽,他都是立下了极多功劳的。
  整个刘邦集团之中,能稳稳拿捏他的统帅,只有刘邦和韩信,其他人诸如樊哙等人,都不是一样级别的。
  然后局势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英布失败的速度之快,甚至比起燕王还要不如,仅仅是战场之上一场正常的失败,整个淮南国竟然都一触即溃。
  英布想要聚拢士卒,但却失败了,直到他被俘虏,还是不敢置信。
  见到刘邦之后,面对刘邦的喝问,英布却傲然道:“陛下,臣的确是造反了,但这难道是臣的过错吗?
  您是卓绝的统帅,臣自忖不是您的对手,长安城中还有淮阴侯韩信,更是远远胜过臣。
  臣听闻可以赚到百金的人,不能去买千金的宝马。
  熟读诗书的人不可以去做胥吏。
  臣不是天下最强的统帅,难道敢于造反吗?
  您难道不能体察臣的心思吗?”
  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我知道我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却不得不造反。
  这就是指责刘邦,都是你非要逼我,这不是我的过错。
  洛亦摇摇头,英布的政治头脑简直和项羽一个水平,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他这样的人只能被碾压而过。
  刘邦倒是没生气,饶有趣味的问道:“英布,听你话中的意思是,你认为自己虽然造反,但是过错却不在于你,那你说说看,到底是谁的错呢?”
  英布刚想说出就是刘邦,然后就见到了刘邦眼底的寒光,立即住了嘴,他想起了燕王的旧事,今天自己若是再指责刘邦,恐怕就连燕王的待遇也得不到了。
  见到英布讪讪的不说话,刘邦这才满意的笑道:“看来淮南王还是知道自己的过错。
  有了过错如果不惩罚,那么功绩就无法得到彰显,造反者死,英布,你认同吗?”
  造反者死!
  这是铁律。
  这是非常合理的,毕竟一旦造反成功所得到的利益是巨大的,那么失败的惩罚同样是酷烈的,这就是公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