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3 / 4)
洛亦闻言觉得实在是太过合理,当即说道:“阿采你说的很有道理,立刻派人潜入秦军中查看情况,若是外松里紧,恐怕就是始皇帝死了,立刻要派人告知大兄,灭秦的机会恐怕已经来了。
始皇帝壮年而崩,他没有立太子,公子扶苏虽然有贤名,但是却被流放北境,现在秦军如此遮掩,恐怕是有阴谋,天下之人苦秦久矣,一旦始皇帝崩殂的消息传来,那些因为畏惧始皇帝而不敢做乱的豪杰,恐怕瞬间就会揭竿而起了。”
对现在的秦王朝来说,即便是扶苏上位,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他的仁名还没有传遍大秦的每一个黔首耳中,但是秦法的暴虐却在每一个黔首的心间。
况且扶苏掌舵就能改变大秦这辆战车的方向吗?
即便他真的有能力,并且愿意改革,等到他掌握变法大权的时候,摇摇欲坠的大秦早已毁灭在万千黔首的滔天怒火之中了。
……
长城兵团,军账之中,来自咸阳城的使者持剑望着自己面前的两个贵人,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一个是公室贵胄,始皇帝的嫡长子,一个是出身蒙氏,三代显贵,大秦第一将门,位列王氏之上。
使者对着扶苏厉声道:“公子扶苏,陛下对你在长城兵团的所作所为很是失望,说你迂腐至极,不能成事,实在是辜负上恩,要你自裁,不得返回咸阳。”
扶苏闻言面容惨白,实在是不知道为何父皇要对自己下这样的杀手,不过是一些劝谏而已,纵然心烦却不至于如此,但回想父皇一向的冷酷,他做出这种事情,实在是正常不过,心中满是绝望,就准备饮下那杯毒酒。
蒙恬虽然感觉有些许不对,但想到皇帝陛下一向的刻薄寡恩,并没有真的怀疑,这件事发生在始皇帝身上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这正是胡亥赵高他们所利用的。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着儒生服饰的年轻人冲了进来,直接挥手将毒酒打翻在地,这个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咸阳而来的使者大声怒喝道:“你是何人?不知道这是死罪吗?”
年轻儒生没等众人反应,抽剑便刺,使者痛呼惨叫一声,鲜血直流然后轰然倒地,谁会想到一个儒生竟然一言不发,上来就杀人,就算是墨家游侠至少也要问两句缘由啊。
扶苏瞠目结舌,指着地上的尸体说不出话来,他是个敢于当面触怒始皇帝的男子,但是孟云现在做的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孟云子,您……”
孟云出身孟氏,昔年始皇帝杀戮孟子学派,孟氏自然是首当其冲,孟云在扶苏的帮助下逃走,后来就化名藏身在长城兵团帮助扶苏。
孟云杀死使者,蒙恬如梦初醒,立刻拿下剩下几人,电光火石之间,刚刚还耀武扬威的众人就成了阶下囚,孟云厉声道:“公子,吾有剑,请立刻杀死他们!”
扶苏连连摆手,他还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孟云见状眼中凶光闪烁,又是几剑将来自咸阳的使者全部杀死。
然后才怒其不争的望着扶苏道:“公子,你怎么如此的糊涂,无错而死,难道不冤吗?”
扶苏颓然道:“君父有命,扶苏难道能够违背吗?扶苏怎么能够做那不忠和不孝的人呢?现在您为了救我杀死了使者,恐怕要连累您了,这是扶苏对您的不义,唉,您还是快些逃走吧,不要留在这里,父皇是不会饶恕您的。”
虽然对扶苏很是了解了,但孟云还是被扶苏的言论震惊到了,忠孝仁义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他直接打断了扶苏,厉声道:“公子,我才是孟氏的传人,难道您比我更懂什么叫做义吗?
君之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为寇仇,君臣父子,莫不如是,天下从没有天经地义一定要忠诚和孝顺的道理。
更不要说他是桀纣一样的独夫,周桀王被王子述杀死,《洛宫春秋》以诛杀记载,而不用弑君,这是为什么?
因为诛杀独夫一样的君主是万民所愿,这才是真正的春秋大义,您不学大义而学小义,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一番话将扶苏斥责的面红耳赤,讷讷不能言语,蒙恬在旁边看着都感觉脸红,不愧是孟子的门徒,言辞犀利,能把无君的事情说的这么自然,能在儿子面前怒喷人家的父亲是独夫,怪不得当初陛下坑儒专坑孟子门徒。
孟云又道:“况且,难道公子真的认为是始皇帝要杀死您吗?”
扶苏和蒙恬一愣,扶苏迟疑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孟云脸上带着愤恨道:“他为什么要杀死您?您虽然不合他的心意,但其他公子更差,谁能承担社稷重任?杀死了您,他的王朝不要了吗?还是他真的以为自己能长生不老。
这一定是咸阳城中有人矫诏,我甚至怀疑他在巡游天下的路途中就已经死去,只是一直拖倒了胡亥回到咸阳,他留下了让您继位的遗诏,所以他身边的奸佞要除掉您,毕竟不论是赵高还是李斯,都与您关系很差。”
可以看出孟云对始皇帝的意见实在是太大了,扶苏没有在意,毕竟他的父皇做下那么大的错事,受害人只是言语激愤了一些,可以理解。 ↑返回顶部↑
始皇帝壮年而崩,他没有立太子,公子扶苏虽然有贤名,但是却被流放北境,现在秦军如此遮掩,恐怕是有阴谋,天下之人苦秦久矣,一旦始皇帝崩殂的消息传来,那些因为畏惧始皇帝而不敢做乱的豪杰,恐怕瞬间就会揭竿而起了。”
对现在的秦王朝来说,即便是扶苏上位,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他的仁名还没有传遍大秦的每一个黔首耳中,但是秦法的暴虐却在每一个黔首的心间。
况且扶苏掌舵就能改变大秦这辆战车的方向吗?
即便他真的有能力,并且愿意改革,等到他掌握变法大权的时候,摇摇欲坠的大秦早已毁灭在万千黔首的滔天怒火之中了。
……
长城兵团,军账之中,来自咸阳城的使者持剑望着自己面前的两个贵人,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一个是公室贵胄,始皇帝的嫡长子,一个是出身蒙氏,三代显贵,大秦第一将门,位列王氏之上。
使者对着扶苏厉声道:“公子扶苏,陛下对你在长城兵团的所作所为很是失望,说你迂腐至极,不能成事,实在是辜负上恩,要你自裁,不得返回咸阳。”
扶苏闻言面容惨白,实在是不知道为何父皇要对自己下这样的杀手,不过是一些劝谏而已,纵然心烦却不至于如此,但回想父皇一向的冷酷,他做出这种事情,实在是正常不过,心中满是绝望,就准备饮下那杯毒酒。
蒙恬虽然感觉有些许不对,但想到皇帝陛下一向的刻薄寡恩,并没有真的怀疑,这件事发生在始皇帝身上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这正是胡亥赵高他们所利用的。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着儒生服饰的年轻人冲了进来,直接挥手将毒酒打翻在地,这个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咸阳而来的使者大声怒喝道:“你是何人?不知道这是死罪吗?”
年轻儒生没等众人反应,抽剑便刺,使者痛呼惨叫一声,鲜血直流然后轰然倒地,谁会想到一个儒生竟然一言不发,上来就杀人,就算是墨家游侠至少也要问两句缘由啊。
扶苏瞠目结舌,指着地上的尸体说不出话来,他是个敢于当面触怒始皇帝的男子,但是孟云现在做的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孟云子,您……”
孟云出身孟氏,昔年始皇帝杀戮孟子学派,孟氏自然是首当其冲,孟云在扶苏的帮助下逃走,后来就化名藏身在长城兵团帮助扶苏。
孟云杀死使者,蒙恬如梦初醒,立刻拿下剩下几人,电光火石之间,刚刚还耀武扬威的众人就成了阶下囚,孟云厉声道:“公子,吾有剑,请立刻杀死他们!”
扶苏连连摆手,他还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孟云见状眼中凶光闪烁,又是几剑将来自咸阳的使者全部杀死。
然后才怒其不争的望着扶苏道:“公子,你怎么如此的糊涂,无错而死,难道不冤吗?”
扶苏颓然道:“君父有命,扶苏难道能够违背吗?扶苏怎么能够做那不忠和不孝的人呢?现在您为了救我杀死了使者,恐怕要连累您了,这是扶苏对您的不义,唉,您还是快些逃走吧,不要留在这里,父皇是不会饶恕您的。”
虽然对扶苏很是了解了,但孟云还是被扶苏的言论震惊到了,忠孝仁义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他直接打断了扶苏,厉声道:“公子,我才是孟氏的传人,难道您比我更懂什么叫做义吗?
君之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为寇仇,君臣父子,莫不如是,天下从没有天经地义一定要忠诚和孝顺的道理。
更不要说他是桀纣一样的独夫,周桀王被王子述杀死,《洛宫春秋》以诛杀记载,而不用弑君,这是为什么?
因为诛杀独夫一样的君主是万民所愿,这才是真正的春秋大义,您不学大义而学小义,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一番话将扶苏斥责的面红耳赤,讷讷不能言语,蒙恬在旁边看着都感觉脸红,不愧是孟子的门徒,言辞犀利,能把无君的事情说的这么自然,能在儿子面前怒喷人家的父亲是独夫,怪不得当初陛下坑儒专坑孟子门徒。
孟云又道:“况且,难道公子真的认为是始皇帝要杀死您吗?”
扶苏和蒙恬一愣,扶苏迟疑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孟云脸上带着愤恨道:“他为什么要杀死您?您虽然不合他的心意,但其他公子更差,谁能承担社稷重任?杀死了您,他的王朝不要了吗?还是他真的以为自己能长生不老。
这一定是咸阳城中有人矫诏,我甚至怀疑他在巡游天下的路途中就已经死去,只是一直拖倒了胡亥回到咸阳,他留下了让您继位的遗诏,所以他身边的奸佞要除掉您,毕竟不论是赵高还是李斯,都与您关系很差。”
可以看出孟云对始皇帝的意见实在是太大了,扶苏没有在意,毕竟他的父皇做下那么大的错事,受害人只是言语激愤了一些,可以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