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继当然知道,他同样思考过这个问题,沉声道:“是因为未来。
  楚国没有变法。
  以楚国现在的制度,是注定要被扫进垃圾堆,消失在历史上的。
  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和制度,没有批判的价值。
  而秦国已经变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极其成功。
  他代表着一种诸夏未来的方向,而这种方向,家族不认可!
  未来的诸夏不应该是秦国现在这个样子。
  从根本上,秦法之中所蕴含的思想,会残害诸夏之民。”
  这就是洛氏和秦国最根本的矛盾。
  洛氏认为新的王朝不应该像是秦国那样。
  在洛氏看来,国家和子民不是对立的,但是秦法完全是在饲养猪羊。
  代天牧民,不是让君主把人当作牛马猪羊,而是像爱护自己的家产一样爱护自己的子民。
  “最可恨的就是秦法钳制思想。
  愚民政策,是在挖诸夏的根,虽然现在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读书,但怎么能直接剥夺呢?
  相互检举,连坐制度,秦人动辄言利,邻里之间如同寇仇,父母亲人都要互相防备。
  从精神上打击国人的自信,控制国人的思想,让国人从经济上依附,不敢升起反抗之心,最终将所有的尊严践踏在地上。
  人没了思想,就是行尸走肉,那也算是活着吗?”
  洛泽笑道:“人心中有一把秤。
  洛氏之所以能得人心,难道仅仅是因为千年的恩情吗?
  你看刚才的那些族人,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必败的战争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葬身之地吗?
  但是你能看出他们的笑容之中有一丝的勉强吗?
  他们不是那些不识字,随随便便就能煽动的农人。
  而是读过仁义之道,心中有自己信仰的战士。
  想必在他们心中,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为公室而战了。
  他们同样在为自己而战。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学问在国人之中有多风行,想必你是清楚的。
  族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义之大道啊。”
  孟子虽然在百家诸子圣贤之中,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在洛国之中的影响力却极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