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您和韩魏二王本是三晋分家,但是韩魏之间的关系却要远远胜过您。
  这难道是巧合吗?
  实际上是由于您是嬴姓的诸侯,而韩魏都是姬姓的诸侯。
  他们嘴上不说,但是心中却在排斥您。
  您想要夺取韩国的土地,但是魏国却不同意,这难道是因为魏国和韩国之间的友谊吗?
  不是的,是因为魏国想要自己吞并,而不希望其他国家插手。
  您是有雄心壮志的英主,想要开疆扩土就一定要拥有可靠的盟友。
  现在您不和秦国结盟,又能和谁结盟呢?
  难道要去迁就韩魏那样的弱国吗?
  外臣为您感到不值,这是辱没您威名的。
  大王,为了表达诚意。
  我家王上愿意奉还昔年赵国的高原割土,来换取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守望相助,乃至于共同出兵。
  还愿意与赵国互质,歃血为盟,相约永不背叛。
  即便大河的水流干,高山的天柱崩塌,秦赵两国的友谊也永远不会变化。”
  互质。
  这本该是关注的重点,但赵王已经被秦国允诺的土地迷花了眼。
  即便他是个相当昏庸平凡的君主,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还是让他很清楚当年割掉的土地,对赵国社稷的重要性。
  秦国仅仅依靠着一块土地,就能把赵国大军盯死,居高临下望着赵国数百年。
  赵国的国土称得上山河形胜,易守难攻,只要国中有一员善守的大将,加上粮草充足,就是稳坐不败之地。
  但最关键的西方门户却握在秦国手中,这使得秦国掌握着对赵国进攻的主动权。
  赵国完美的疆域,在秦国面前缺了一个大口。
  对秦国,赵国总有一种发自内心肺腑的凉意。
  赵国一直想要将这些关键的城池夺回来,但是赵国国力本就不如秦国。
  防守尚且还能相持,进攻则是万万做不到的。
  而且这些城池还都处于易守难攻之地,自然每每失败。
  却没想到现在秦国竟然愿意将这些城池作为交换,而赵国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攻打韩国。
  于是赵王欣然同意。
  蔺相谏言道:“王上,秦人是虎狼之国,一向是没有信义可言的,难道他们的话能够相信吗?
  秦国正在攻击周王室,想必天下的诸侯都恐惧他,您现在和秦国走在一起,难道不是让赵国和秦国一起被天下人警惕吗?
  赵国虽说是嬴姓,但毕竟是遵从素王之道的,您擅自亲近秦国,国内的子民恐怕不会愿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