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况且,王后申姜背后的申国,是镐京王畿周边最强大诸侯之一。
  洛成也不喜欢申侯,但是政治人物,从来不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国家的策略。
  姬涅这么一个基本盘不稳的天子,敢在挑战宗法的同时,得罪一个军力强盛、位于卧榻之侧的大诸侯。
  洛成只能说一句“好死”。
  “问题比起先祖文公时,严重太多了,想要全部解决不现实。
  但慢慢调理还是能缓解一部分,如果能让邦周不再恶化下去,孤也算尽力了。”
  洛成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只能做个裱糊匠。
  他的治国能力很强,只要按部就班,邦周的这些问题起码不会扩大。
  至于以后,就要依靠后人的智慧了。他继续翻看着那些繁复的资料,一边看一边思索对策,“首先要先把虢石父这个废物搞下去,这么关键的时期,这种能力平庸的人没资格待在高位上。”
  镐京王畿的畿内诸侯实力之强,已经远远超过了文公时代,王室的权力被侵夺了很多,甚至有了架空天子的趋势。”
  当年文公改革大幅度的缓解了这个进程。
  但是一百多年之后,这个问题还是卷土重来,王室在镐京的经济基础已经快要被掏空。
  打压畿内诸侯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打压要有限度。
  在没有决定性力量的时候,不能突破畿内诸侯的底线。
  虢石父没有把握这个的能力,所以他不是洛成需要团结的贵族。
  当年文公是借助熊顿之乱,畿内诸侯力量空虚之时,将畿外诸侯的力量引入进来,才有足够的力量去进行改革。
  现在王畿的政治势力同样不平衡,荒王、宣王都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解决的方法错了。
  王权虽然衰落到这个地步,天子还是比天下任何一个诸侯强,比王畿中的任何一个卿族强大。
  荒、宣二王于是选择了直接用暴烈的手段打压贵族,结果导致他们同气连枝,共同反抗。
  在洛成看来,所有的王都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一旦天子将所有人逼到对面,他自己就成了弱势的一方。
  从邦周建立起,天子的力量虽然是最强的,但没有诸侯联军强。
  这个现实不是分封制导致的,而是由于这个现实,必须实行分封制。
  素王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让天子成为了一个超然的存在,只要王端坐神位,就能始终保持自己强大的影响力。
  但总有喜欢自己下场厮杀的君主。
  荒王和后期的宣王,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成功的将所有的诸侯公卿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姬涅的母族是齐国,妻族是申国,这些都是可以依靠的畿外力量。
  但是还缺了晋国,中原最重要的姬姓大国,不能在王畿之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利益。
  这不利于团结宗亲的力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