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苏安抚道:“太子莫要担心,邦周有天命庇佑,点燃烽火,四方诸侯必然来援,社稷稳如山川河流!
  现在齐侯与宋公已经率领勤王大军驻扎在洛邑之南的应康之地,楚贼熊顿进不了王畿,待勤王大军到来,必能一举胜之。
  如今关键是太子需要监国,否则后续各国诸侯前来洛邑勤王,谁来主持大局呢?”
  其实现在最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宣布姬息登基,但是他不能这么做,众多的诸侯还没有到,他现在一个人拥立,那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况且他是洛侯,整个邦周最尊贵的诸侯之一,不需要依靠区区拥立之功来壮大自己的国家。
  幸好姬息与当初的姬允不同,当初姬允只有八岁,完全不能坐天下,姬息好歹已经十五岁,经过多年的教育,在洛苏看来,比他的父亲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可以称得上是犬父虎子。
  正常来说太子监国都是由天子下旨,但现在洛苏不可能追到阴司去让姬完下旨,幸好素王给周王朝制定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礼仪规定。
  对于王位继承这样重中之重的事情,自然是大书特书,各种情况都能找到解决方法。
  洛苏从中找到了现在这种情况,很快就在洛邑贵族与军队的见证下,完成了监国的仪式。
  作为目前洛邑之中唯一的重臣,洛苏当仁不让的将大权独揽,然后开始安排工作。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清点现在洛邑府库之中的财物、粮食、兵器、甲胄、马匹的数量,等到后续勤王大军到来,这些物资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其次要重新从天子直辖的附庸中抽调那些没有出征的贵族,这一次的损失肯定极其惨重,不知道有多少军队能逃回来,必须要在勤王大军凯旋之前,使王畿的军力恢复到一定的水平。
  夏商都延续了六百年,邦周建立才不到一百年就遭遇了这么严重的灾难,接下来的天下要如何维持呢?
  ————
  夏之桀,商之纣,周之厉者,除天子号,称独夫矣。
  三者兼恶天下,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万世毁之,以为殷鉴。——《史记·周本纪》
  第16章 勤王之师
  从康王末期作为都城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洛邑是当之无愧的整个邦周最繁华的城池。
  城中的国人超过了五十万,如果加上分布在洛邑周边的王畿地区,包括拥有采邑的贵族,乡间的野人,整个人口超过了一百八十万!
  如果加上镐京,天子能够控制的人口达到了整个邦周的三分之一。
  这就是诸侯臣服天子的根本原因,姬完这一次的惨败,不仅仅是对天子权威的严重打击,短时间内不能重建的精锐军队,必然导致王权对强势诸侯的妥协。
  虽然洛国也是强势诸侯的一员,但洛国上面是有一个老祖宗的,与其他诸侯的根本利益不同。
  洛国的利益诉求是,希望封建这个稳定的体制存在时间足够久,而不是像其他的诸侯国一样,本能吞噬周边的所有国家变强。
  从唯物的角度讲,这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
  洛苏以太傅的身份接待了陆陆续续勤王而来的诸侯,第一个重量级诸侯出现在了洛邑,姬姓诸侯之一,中原强藩,晋侯。
  他带来了整整两万的战兵!
  从素王时期就建国的宗支,前任晋侯曾经担任先王的三公。
  历次天子征召诸侯,晋国都是积极响应,兵锋锐利,天下皆知。
  但是洛苏却微微皱起了眉头,晋国从前任国君开始与洛国的关系就渐渐走向陌路。
  主要就是实力增长的晋国想要提高自己在姬姓宗族中的地位,而姬姓宗族的大宗正,从素王起就由洛国国君担任。
  晋国国君曾经对洛国国君说:“先祖武王承受天命建立了邦周,素王将诸姬分封到邦周的各处,还给予我们尊贵的爵位,您担任大宗正以来,宗族紧紧地团结在天子身边,邦周是多么昌盛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