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行医 第9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徐青衣和白烟两人还不知道,她们已经被人注意给盯上了,都拿她们两人作为假想敌了,都她们两人都忌惮不已。
  伴随着医道大比逐渐临近之后,整个京城
  都陷入了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气氛之中。医道大比,历来都是京城乃至整个天山国的盛事,比起考科举来说,有过而无不及。
  无数医道才俊汇聚一堂,竞相展示自己的医术和才华。而今年的医道大比,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因为徐青衣和白烟两人的出现,使得这场大比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第一百八十四章 :缘由
  皇宫,御医院内。
  “此次报名参加医道大比的大夫有八千余人,报名的人数,这是超过了以往最多的一次了。”距离医道大比只剩下三日的时间了,这三日当中还要好多事情要定下来,如今御医院内,齐聚了一半正五品以上的御医,商量决定这些事情的,其中一位御医见此次报名医道大比的大夫有八千余人,他微微有些讶异道。
  “看来,这些年各地培养出来的大夫也越来越多了,是件好事。”吴晨听到此次医道大比八千余人报名,他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
  早在天山国开国以来,并不重视医药之道,更别说培养大夫这些事情的。
  天山国大力发展医药和培养大夫,这还要从天山国第三任国主说起。
  当年,天山国第三任国主继位时,天山国内忧正经历着严重的疫情。瘟疫肆虐,百姓们苦不堪言,而当时的天山国并没有足够的医药资源和医术高超的大夫来应对这场危机。看着百姓们受苦,国主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愧疚。
  外忧,又正值蒙疆国攻打天山国,内忧外患之下,让天山国的百姓不仅仅苦不堪言之外,还流离失所。
  天山国第三任国主决定改变这一现状,他下令在天山国范围内寻找医术高超的医者,并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以鼓励他们来京城建立医馆、招收学徒、弟子传授医术。
  那个时候,正好遇到妙手回春医馆的师兄两人学有所成、出山了,他们两人本来就心善慈悲,又见天山国百姓被疾病所困扰,又恰巧天山国鼓励建立医馆,招收学徒和弟子的。
  他们师兄弟两人也想把自身所学的医术传承下来,便在京城建立了妙手回春医馆。
  同时,他们选拔有潜力的少年、少女进行培养,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医药栋梁。
  经过几年的努力,第一批招收弟子学有所成之后,便下放到下属府城、县城等地开设医馆,最后天山国的医药事业逐渐发展壮大。
  而妙手医馆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学子,他们成为了天山国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
  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天山国的百姓们也逐渐摆脱了疾病的困扰,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古人又能生。
  人口繁衍下,各种产业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天山国的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相互促进,天山国至今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见识到大夫给天山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好处后,天山国便一直大力支持医药的发展。
  后面,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创立妙手医馆的两位师兄弟给闹掰了,到最后分道扬镳,妙手回春医馆也就此一分为二,成了妙手医馆和回春医馆。
  “此次医道大比第一场考试的地点定在哪里呢?”这时,有一位御医问道了起来。
  “医道大比第一次考试定在了国子监了。
  这张纸上,是写好报名参加医道大比大夫参加第一场排的座位,到时候会发放铭牌下去给他们。
  这张纸上,是安排了监考之人,以防万一,一间考室当中会安排三个监考人员,一人妙手医馆之人、一人回春医馆之人,另外一人则是我和吴御医从朝堂请来助阵的官员的。
  你们都记住了自己要监考的考场,别弄错了。”这个时候,催山取出两张宣纸,递给众御医道。
  一众御医连忙查看监考名单,至于参加比赛的大夫,发放铭牌之事,自然有其他负责去干。
  “第一场卷面考试,出题选那些呢?可准备好了。”又有人问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