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惹春风(双重生) 第164节(2 / 4)
兰殊:“可我不想卖给你。”
“你这话好没道理,我钱都已经付了,银货两讫,哪里还有要回去的说法?二姑娘平日同别人做生意,也是这么无赖的吗?”
兰殊登时噎了一瞬, 万万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个无赖, 说成无赖。
成天到晚死缠烂打,她还没说他呢, 他倒好, 恶人先告状。
兰殊无语地指了指他, 道:“你既然记起了那幅画, 便该知道它是假的。”
“我知道。”
兰殊:“所以它根本不值得你给出的价钱,我来找你退货,是一片好心。”
“可我觉得它值得。”秦陌停顿片刻, 柔声道, “价值这种东西,本来每个人心中的定义就不同。就像别人都觉得你这时候拿地亏了, 可你不是也觉得值得?”
看来,他已经听说了她的事。
兰殊又与他辨了一会,秦陌来一句回一句,就是不肯松口。
兰殊见他执意将画带走,默然片刻,只得叹息道:“你跟我来。”
她转身而走,秦陌跟在她身后,只见她把他带到了书宝斋楼上的另一间厢房之中。
这儿是范东家专门空给她住宿的厢房,兰殊一推开门,便走到了床头,从行囊中,拿出了她的账簿。
秦陌端详了一下她的住宿环境,面露安心。
兰殊拉着他坐到了桌前,拿出纸笔,一张口,有条有理地给他算出了一笔账。
堤坝破裂的四周地域,受灾最是严重,兰殊这回准备举力拿下的土地,不止是同里小镇的所有田亩,还有邻里小镇的万亩良田。
那些家园倾塌,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的灾民,他们手上的土地,她统统都会拿下来。
但她并不是无条件的给他们签订租赁条款。
同里小镇的土质特殊,适宜种桑,而它邻里的土地恰恰相反,非常适宜种植水稻,一年能有三熟,产量非常可观。
当下,只要保住这些佃户的劳动力,来年一开春,她就可以在同里小镇的规划种桑,邻里仍是水稻。
按常理,一年一熟能够糊口,三熟便绰绰有余,她不去干涉邻里水稻的种植,只要求邻里的灾民答应来年给她四成的粮食作为租赁回报。
而这四成粮食,就是她支付同里小镇村民为她种桑养蚕的酬劳。
蚕丝的价格远远高于稻米,但同里小镇的村民思想质朴,只要保证他们的粮食,他们并不如商人那般精打细算,会去计较其间价值的不对等。
那些觉得她会连年亏损的人,只是不了解佃户的思想,没同那一方的村民进行过沟通,以为哪里都要用钱解决,却没想过两边土地各有所长,可以拿稻米来同桑植劳务进行对冲。那她便不用额外多出一分钱。
兰殊的租期要求是三年,她算过账,前三年的桑蚕产值虽然不高,但也还是高过了四成粮食的价格。
她会有结余的进账钱款,去支付其间种植产生的额外费用,比如肥料等等,去维持这个平衡。
只要熬过前面,待得后头桑树大了起来,蚕丝产量增高,渐渐走入了正轨,就能实现盈利。
形势好的话,她在三年内,就能连本带利地盈回来。
甚至可能在户部给的期限内,完成同里的变革。
只是这个办法最初耗费的金额巨大,还要长期的精打细算,统筹稻田桑田养蚕三方。衙门的官员,不信她把控的了,前期又都是亏损,就以为她在画饼,糊弄他们。 ↑返回顶部↑
“你这话好没道理,我钱都已经付了,银货两讫,哪里还有要回去的说法?二姑娘平日同别人做生意,也是这么无赖的吗?”
兰殊登时噎了一瞬, 万万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个无赖, 说成无赖。
成天到晚死缠烂打,她还没说他呢, 他倒好, 恶人先告状。
兰殊无语地指了指他, 道:“你既然记起了那幅画, 便该知道它是假的。”
“我知道。”
兰殊:“所以它根本不值得你给出的价钱,我来找你退货,是一片好心。”
“可我觉得它值得。”秦陌停顿片刻, 柔声道, “价值这种东西,本来每个人心中的定义就不同。就像别人都觉得你这时候拿地亏了, 可你不是也觉得值得?”
看来,他已经听说了她的事。
兰殊又与他辨了一会,秦陌来一句回一句,就是不肯松口。
兰殊见他执意将画带走,默然片刻,只得叹息道:“你跟我来。”
她转身而走,秦陌跟在她身后,只见她把他带到了书宝斋楼上的另一间厢房之中。
这儿是范东家专门空给她住宿的厢房,兰殊一推开门,便走到了床头,从行囊中,拿出了她的账簿。
秦陌端详了一下她的住宿环境,面露安心。
兰殊拉着他坐到了桌前,拿出纸笔,一张口,有条有理地给他算出了一笔账。
堤坝破裂的四周地域,受灾最是严重,兰殊这回准备举力拿下的土地,不止是同里小镇的所有田亩,还有邻里小镇的万亩良田。
那些家园倾塌,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的灾民,他们手上的土地,她统统都会拿下来。
但她并不是无条件的给他们签订租赁条款。
同里小镇的土质特殊,适宜种桑,而它邻里的土地恰恰相反,非常适宜种植水稻,一年能有三熟,产量非常可观。
当下,只要保住这些佃户的劳动力,来年一开春,她就可以在同里小镇的规划种桑,邻里仍是水稻。
按常理,一年一熟能够糊口,三熟便绰绰有余,她不去干涉邻里水稻的种植,只要求邻里的灾民答应来年给她四成的粮食作为租赁回报。
而这四成粮食,就是她支付同里小镇村民为她种桑养蚕的酬劳。
蚕丝的价格远远高于稻米,但同里小镇的村民思想质朴,只要保证他们的粮食,他们并不如商人那般精打细算,会去计较其间价值的不对等。
那些觉得她会连年亏损的人,只是不了解佃户的思想,没同那一方的村民进行过沟通,以为哪里都要用钱解决,却没想过两边土地各有所长,可以拿稻米来同桑植劳务进行对冲。那她便不用额外多出一分钱。
兰殊的租期要求是三年,她算过账,前三年的桑蚕产值虽然不高,但也还是高过了四成粮食的价格。
她会有结余的进账钱款,去支付其间种植产生的额外费用,比如肥料等等,去维持这个平衡。
只要熬过前面,待得后头桑树大了起来,蚕丝产量增高,渐渐走入了正轨,就能实现盈利。
形势好的话,她在三年内,就能连本带利地盈回来。
甚至可能在户部给的期限内,完成同里的变革。
只是这个办法最初耗费的金额巨大,还要长期的精打细算,统筹稻田桑田养蚕三方。衙门的官员,不信她把控的了,前期又都是亏损,就以为她在画饼,糊弄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