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用了不用了,没看今天忙嘛,好多书信要送,你们大太爷可有不少信呢!”
  “噢噢!”
  家丁伸长了脖子瞧着,见邮吏翻出好些信件,得有一小摞,整理了一下才转身交给家丁。
  “给,别弄丢了。”
  “唉,孙叔,我给您拿两个印糕吧,路上吃。”
  “呃,那快点啊!”
  “哎哎!”
  老邮吏就坐在刚刚那个家丁坐过的小凳上,等待印糕的同时,享受片刻的休息,也晒晒这上午的太阳。
  望了望易家宅院,虽然在西河村这确实是大户了,但放到元江县可算不了什么,更不用说月州城之类的地方了。
  只是这一家大太爷的信可是不少,而且从信封和纸质,以及信件的磨损程度看,地方怕是都不近,不少走的还是官戳家信,说不定在外还有不少关系呢。
  大庸邮驿系统并不是一般老百姓都能享受的,所以理论上邮吏送的信都是和官吏有关的。
  当然也不是不能变通,比如一些大书院或者贡院也能用邮驿寄送信件,主要是方便学子赶考之类的需求,但似乎也不是随便一个老百姓能用的。
  所幸百姓流动性其实不强,真正有远房亲戚要送信的,托付熟人或者一些有点名望信用的人为“信客”算是常见的,当然这一般也是要给钱的,而且也不好意思太少。
  不过这些信客有时候也会把信拜托邮驿小吏,分润一点费用算是大家都方便。
  “孙叔,久等了吧,给,从厨房拿的,还热着呢!”
  “好好,多谢了!”“您客气什么啊!”
  老吏接过印糕,闻着香味就先拿起一块咬了一大口,随后牵着老马告辞离去。
  易家的家丁这才带着一摞信去找易书元,不过不是去家中后院,而是去晒谷场边上。
  曾孙一辈如今都去了县学读书,易书元和易保康两兄弟似乎也就闲了下来。
  西河村的晒谷场避风处,能晒到太阳的地方,老人家坐了好几排,易书元和易保康也在其中,也算是村中年纪最大的两个老人了。
  这是冬日里村中老人家的常见活动,有时候吴明高过来也会加入其中。
  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聊天,喝喝茶,晒晒太阳,看看村中孩童在附近玩闹,或者干脆就是打个瞌睡,日子还是比较惬意的。
  这时候,家丁小跑着过来。
  “大太爷,大太爷——又来信了——”
  易书元身边,易保康身子一抖,从瞌睡中醒了过来,他一低头,发现身上盖着一条兽皮毯子,应该是兄长回去拿的。
  “兄长,别给我盖了,这大太阳的我又不冷!”
  “哟还不冷啊,刚刚的时候都哆嗦了!”
  易书元笑言一句,边上村中的其他老人也笑了。
  “保康,你可别不服老了!”“保康哥,你还有兄长给你盖东西就偷着乐吧!”
  这两年易保康越来越精力不济,也开始变得畏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